日本導演橋口亮輔的《生有時,死有時》(All Around Us) 異常 heavy。我深深的墮入生命的實體,戲中人就在眼前,在左右,自己在進出。
香港國際電影節的簡介如是說:
橋口亮輔(《流砂幻愛》、《Hush!》)患上抑鬱症隱閉七年之後,拍了這部自況味極濃的電影,而男主角是《東京鐵塔》的作者 Lily Franky,與女主角一齊憑本片拿下日本藍絲帶電影獎的最佳新人和最佳女演員。一對小夫妻,女的陷於嚴重抑鬱,男的是個典型小男人,不懂如何去愛人,在泡沫經濟破裂後十年間相濡以沫同度過。電影拍得冷靜卻又深情,更借男角法庭畫家的眼光,帶出震撼日本的幾件恐怖案件,包括奧姆真理教沙林殺人事件,側寫當時動蕩的總體風氣如何令生命扭曲。
歷年來,我一直沒有能力去判別電影節手冊裡的簡介,從而作出購票選擇。今年,由於不知名亦無須深究的原因,我沒有購買任何一場戲票。朋友知道我近來對生命命題有興趣,又知道我喜歡《下一站天國》,誤以為電影是出自同一個導演的手筆,於是預埋我一份。誰知,意外總會帶來驚喜。
先談一下最令我深刻的一句對白。那是女主角 Shoko Sato 因抑鬱症到寺院見法師,法師說 Life is a skill like painting (這當然是英文字幕。至於準繩度有多高,就不得而知了。翻譯這事兒,當中可被揣摸的空間可堪玩味)。法師建議她替寺院的天花板畫畫。Shoko 和丈夫婚前在美術學院習畫,但 Shoko 礙於自己不懂日本傳統繪畫,不大有信心。丈夫如常地輕輕帶過的著她不妨一試。卒之,Shoko 踏踏實實地把那種既是生命又是繪畫的 skill 發揮。她對著活生生的花朵(不是 cut flower)試探日本傳統繪畫的技法,不斷畫畫畫,實實在在地投入生命的探索中。對啊!不單只是畫素描、上顏色那麼機械化的啊。她靜心觀察生命的自然色彩,然後到顏料店選購傳統繪畫顏料,那種由礦物提鍊的顏料去重塑生命!生命是繪畫,繪畫是生命。那間顏料店也令我攝伏於日本人的細緻。顏料架上數百個玻璃瓶似乎已經把整個大自然的顏色有秩序地分門別類,紛陳於眼前。好一幅玻璃瓶內的人文風景!最後,她的畫作一一被鑲嵌在寺院的天花板上,夫妻倆趟卧在榻榻米,享受 Shoko(與及丈夫Kanao)為花朵、為寺院、更為自己重構的生命。正如法師所說 Life is a skill like painting。
電影令我最動容的是 Kanao。他被視為不懂得愛人的小男人。也就是說,他不曉得關懷身邊的人和沒有「本事」搵錢擔起頭家那種,尤有甚者,他對生活上的大事小事都漠不關心,亦沒有明顯的反應,除了電影開始不久,他對 Shoko 凡事(包括何時做愛)訂下規則有點微言,而 Shoko 的理據是 Kanao 經常不遵守自己的承諾。我覺得這是對他不公允的評價。對我來說,他的生命觸覺使他關心別人認為與生活(其實是對生活的憂慮)無關宏旨的細節,以致他會不遵守自己的承諾。例如他跟朋友去飲酒而比事先承諾的時間遲了35分鐘回家;他著意於讚嘆顧客的綠色外套,看到她的鞋踭也跑蝕了,就探問對方是否工作很辛苦,就被認定是 flirting;他做 courtroom sketcher 時,最愛留意和繪畫疑犯手部的皮膚、穿著的鞋袜與及旁聽人仕的反應而不是最戲劇性的場面;自己的孩子去世了,妻子還誤會以為他對孩子的出生和往生從來沒有喜悅憂傷之情,直至搬家時,她無意中在 Kanao 的畫稿中發現一張 Kanao 畫的孩子素描,才明白 Kanao 的心情。我直覺得是錯位有時。我自己攪藝術,但每每難以把情感宣之於口,也常常感覺到,其他的表達方法不是被身邊的人忽略,就是不被接納,以至不能理解。我更不相信,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有直接溝通的可能性。再說下去,你就會認為你應該略過、不接受以至不理解我為何這樣說的了。(我的好朋友 Japar 就常常被人批評他的藝評文章難以理解;我卻樂此不疲地讀著,雖然我並非百份百理解,但我相信人與人之間,沒有百份百溝通的可能性)
Kanao 跟他的同事均視在法庭畫速寫的工作為藝術。吊詭的是,他們並沒有太大的創作自由。由於他們的「作品」會被即時拍攝,並在當日的電視新聞播出,所以無論在題材上、大小尺寸、構圖色彩畫法、時限等等,都有預設的要求。對藝術家而言,最不堪的可說是,被繪畫的對像都是罪犯—奧姆真理教成員、誘拐謀殺烹食兒童的御宅旅、連環刺殺16名幼稚園學生的變態殺手等。都是無法美化的對像,不論是現實上(新聞圖片)或者是感受上。Kanao 卻如常地對那些「震撼」一時的「新聞主角」沒有多大反應,反而,他著意於無關宏旨的細位。究竟,他在做著甚麼呢?他如何以自己的生命面對其他的生命呢?他在在是以正念的角度處理生命,不論是被判死型的罪犯、患癌的外父的情人、自己的孩子、妻子,每個生命都有值得他,作為藝術家,尊敬的地方。他自己的生命呢?他的生命就是宛如畫作的判別力—Life is a skill like painting。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