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rch 2, 2009

第二節:為自己設計(續)_互為緣起才有「我」

在課堂上主要談「我是誰」的課題。


我用了英語 "I" 作討論的起點。我問大家身上有沒有以 "I" 為名的設計品。你心中大概也會數得出 iPod, iPhone, iTouch 等等耳熟能詳的產品,還有的是 Mac users 熟悉的軟件吧,好像 iPhoto, iTune, iMovie, iCal, iChat 等等。在當代設計思維裡,命名是直接影響設計品的名運的。俗語有云:「唔怕生壞命,最怕改錯名」。設計品跟人的命運一樣,對於自己的出生和命名都沒有話事權,命運掌握在商人和設計師手中。商人關心的是市場,設計師關心「作品」的受歡迎程度,影響力不只在功能性層面,還有價值觀,以至意識形態。 故此,某程度而言,我們的命運也跟設計品一般,掌握在商人和設計師手中。設計品不單只會領導潮流,更「指導」(dictate)我們都市人「應該」如何生活。有 iPhone 的朋友,往返家門途中,一直上網找資料、check email、一面齒冷遊戲機不離手的年青人(及成年人)。踏進家門,第一件最想做的事竟然是開電視或電腦,繼續check email,接收日間不知接了多少次的同樣的資訊。我的一位好朋友每次致電我的手提電話,而我因為種種原因沒有接聽時,他就起煩惱。於是,我問他,從甚麼時候開始,我們每次搖電話,都以為對方都會即時接聽的呢? 我的朋友是一位智慧很高的人,他明白我的潛枱詞是,從甚麼時候開始,我們的生活,以至情緒,被一枱手提電話牽引著呢?朋友無言。


"I" 當然是我的意思。但為何會以此為設計品命名呢?我讀設計時,班上有一位來自紐西蘭的同學,她的速寫簿封面印上 "This is My Sketchbook" 字樣。當時覺得有趣,但不明其中奧妙。及後知道多一點西方文化(紐西蘭跟澳洲一樣,雖然位處一個被稱為 nowhere 的國度,但兩國一直以西方文化作為認同),尤其是有關「個人意識」的建立,才瞭解到在普及文化層面,文化產品(電影、電視、流行曲、時裝等等)的影響力尤大。很大程度上,個人意識的建立在於模仿和擁有跟友儕一樣的文化產品,以被接納為同聲同氣的 peers。於是,吊詭地,文化產品一方面以命名的方式去強化「個人特性/品味」,"I" 嘛!另一方面,消費者卻以擁有相同的產品來被友儕接受。就是擁有同樣的 "I" 。不知是有雞先,還是有蛋先,設計師更想出了無敵的 mass customization 服務。就是度身訂做,因應自己喜愛的顏色、花紋等去作有限度的改動設計,以獲取認同的同時又有個性。一家便宜(事實並不便宜)兩家著。很可惜,西方這種強調個人的價值觀,在以消費為主的資本主義發展中,已變成個人在物質上和個人利益上的追求。


說了半天。究竟我是誰呢?一行禪師在《與生命相約》一書中,引述了《金剛經》裡佛陀和弟子須菩提的談話,並指出:「我們必須發誓為每個人修行,而不只是為我們自己。我們為樹、動物、岩石,水而修行... 我們知道,花純粹是由非花的因素,諸如陽光、泥土、水、時間和空間所構的。宇宙中的所有事物共同作用,才導致了一朶花的存在。這些無限的條件就是我們所謂的『非花因素』。肥料幫助鮮花生長,鮮花終而又轉變成肥料。如果我們練習禪觀,就可以看出此時此刻肥料就存在於鮮花當中。」從這個角度去理解「我是誰」,禪師指出:「沒有非我的因素,『我』是不可能存在的...為了照顧好我們自己,我們就要照顧好我們周圍的人,他們的幸福和安適也就是我們的幸福和安適。如果我們擺脫了『我』與『非我』的觀念,我們就不會害怕『我』與『非我』這樣的字眼。但是,如果我們把『我』視為敵人、把『非我』視為救世主,那我們就被束縛住了。我們是在努力推開一種事物而擁抱另一種。當我們認識到照顧好『我』就是照顧好『非我』時候,我們就解脫了。也不必排斥甚麼了。」這就最明白不過了,所以為自己設計時,其實不能只顧著自己,因為自己之所以存在,全賴自己之外的所有因素。故此,我們為自己設計時,我們要同時顧及自己以外的所有因素的利益。我們為自己設計時也同時為它們設計。不顧及它們,自己也不可能存在。那麼,為自己設計就是白費的了。


禪師更指出:「我們有一個『人』的概念,以同非人的事物,如樹、鹿、松鼠、鷹、空氣或水區分開來。但是『人』也是一個應被超越的概念。它是由非人的因素構成的...《金剛經》教導我們說,人是由非人的因素構成的。沒有樹,人就不能存在;沒有果實、水和天空,人也不能存在。」同樣道理,我們要超越「設計師」的概念。沒有樹、水和天空,設計師沒有可能存在。


這是正念設計的基礎。要把正念種入心坎裡,設計才對「設計師」和「非設計師」有價。「這樣的觀想就是練習深入觀察、體驗實相和安住正念。你觀察和接觸任何一件事物,都要親身體驗,而不是觀念入手。人比其他物種更重要,這是一個錯誤的觀念。佛陀教育我們要保護好我們的環境。他知道如果我們保護好樹木,也就是保護了人類。我們必須以這樣的覺悟來過我們的日常生活。這不是哲學。為了使我們的孩子和它們的孩子活得安適,我們迫切需要覺悟。人類可以為所欲為地消耗其他所謂非人的因素,這是一個愚昧的、危險的觀念。」我們也要以這樣的覺悟來過設計師的生活,否則的話,不論我們的設計概念有多創新,都免不了淪為愚昧的、危險的設計觀念。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